大腸癌的病徵不明顯,往往要靠透過觀察日常身體狀況,並定期照腸胃鏡才能發現瘜肉或腫瘤。當長期持續、經常地出現腹部脹痛、排便不順等,又突然出現體重急劇下降、排便習慣改變,就必須盡快求醫進行檢查。但除了這些症狀外,當大便出現黏液也是患大腸癌的警號之一!

 

🤔點解大便會出現黏液?🤔

腸道分泌的黏液是保障腸道健康的關鍵之一,能夠潤滑腸壁、減少糞便表面對腸道的刮傷,並促進糞便滑出腸道。然而,當腸黏液變得過多時,就需要多加警惕。大便出現黏液的成因眾多,當中包括:

🔸消化道感染:例如細菌、病毒等感染,會引起腸道炎症,導致大便出現黏液

🔸過敏反應:某些食物或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也可能導致大便出現黏液

🔸腸道出血:腸道出血時,血液與腸道分泌物混合,形成黏液狀的大便

🔸炎症性腸病: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等腸道炎症,會令大便出現黏液

🔸痔瘡:有些痔瘡患者因長期脫垂,造成肛門內黏膜外翻,腸內濕黏的腸液就會沾染在肛門四周

🔸腫瘤:腸道內的腫瘤可能會導致腸道內黏膜層的受損或刺激,進而刺激腸道分泌更多的黏液,並混入大便當中

 

🤔大便出現黏液與大腸癌的關係?🤔

大腸癌屬惡性腫瘤,早期並不容易引起明顯的症狀,但由於腫瘤會刺激腸道內的黏膜層,令腸道分泌的黏液變多,並令腸道變得狹窄、阻塞,伴隨症狀包括:排便不順、大便出血、大便有黏液、大便呈黑色或暗紅色、大便出現血絲、排便習慣改變等。所以,一旦出現這些症狀,最好多觀察及記錄自己的大便狀況,並盡早求醫。

 

🤔定期照腸胃鏡的重要性?🤔

早期大腸癌並無明顯症狀,但症狀會隨時間及生長部位而加劇,一般會建議高危人士定期進行腸胃鏡檢查,以便發現潛在瘜肉,就可以預先防範大腸癌。當然,以現代醫學技術而言,大腸癌並非不治之症,但如果能及早防範,就會有愈高的生存機率,同時亦有機會無須接受痛苦及漫長的化療過程。

 

另外,政府亦推出「大腸癌篩查計劃」資助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接受篩查服務,免費進行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檢查,及早預防大腸癌。因此,建議各位年滿50歲或以上人士定期進行檢查,監察腸胃道健康。

 

👇🏻👇🏻👇🏻立即Whatsapp預約腸胃鏡檢查👇🏻👇🏻👇🏻

https://goo.gl/scTHuP

zh_CN简体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