\

最近天氣潮濕,有網友就分享自己於大埔路邊的樹下,發現大量野菇,亦有部分網民留言分享於其他地方也有發現野菇的出沒,但翌日已消失無蹤,懷疑有街坊採摘野菇後帶回家食用。本中心要提提大家不要胡亂採摘及食用這些野菇,否則會食物中毒,甚至有致命風險!

 

🤔為何不要亂食野菇?🤔

野菇種類繁多,其中有些毒性非常強,其毒性可以導致肝臟、腎臟、心臟等重要器官的損傷,甚至死亡。這些有毒的野菇在外表、味道上可能與無毒的菇菌非常相似,一般人難以分辨。為了避免中毒風險,在進食菇菌類前應購買常見、可食用的品種,並在可信的商戶中購買菇菌,不要隨便在路邊、山上採摘或食用任何懷疑野菇。

 

本港較為常見且可食用的菇菌品種包括:羊肚菌、雞脾菇(杏鮑菇)、冬菇、牛肝菌、平菇

金針菇、草菇、雞油菇、蘑菇、大啡菇、秀珍菇等,在菜檔或超市都可輕易買到。

 

🤔進食有毒野菇後有咩症狀?🤔

一旦進食有毒野菇後,身體會在短時間內作出中毒反應。當在食用菇菌後出現以下症狀,就應馬上求醫,並將剩餘菇類帶到醫院進行分辨,讓醫生更能對症下藥。症狀包括:

⚠噁心

⚠嘔吐

⚠腹痛

⚠大量流汗

⚠產生幻覺、昏迷

 

嚴重中毒者會出現肝衰竭,甚至死亡。香港常見有毒菇菌為:純黃白鬼傘、綠褶菇、假褐雲斑鵝膏等,食安中心亦警告「致命毒菇的顏色往往是平平無奇的白色、黃褐色或褐色」。本港曾發現粉嶺聯和墟街巿所出售的牛肝菌樣本中,被驗出摻雜一些不可食用的菇類品種;如果配合錯誤的烹調方法,進食人士有機會同樣出現食物中毒的症狀。因此,除了在選購菇菌類時要加倍小心,市民應最好事先查閱不同菇菌類的適當烹調手法,減低中毒風險。

 

🍄進食菇菌小貼士🍄

🔸切勿採摘及進食野生菇類

🔸勿購買懷疑摻雜了不明菇類的產品

🔸避免購買粉塵或碎塊太多的包裝美味牛肝菌

🔸鮮毒菇和煮熟的毒菇均不可食用,烹煮不能將毒素破壞

🔸食用菇類在未經烹煮前亦避免食用

🔸如因進食菇類致中毒,應立即求醫,並帶同有關菇類讓醫生察看

 

一旦發現自己的排便習慣突然有明顯改變,例如本身每日排便變成持續地三天以上才能排便,最好盡量諮詢醫生意見,並定時進行大腸鏡檢查,及早切除腸道內瘜肉,預防大腸癌。另外,政府亦推出「大腸癌篩查計劃」資助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接受篩查服務,免費進行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檢查,及早預防大腸癌。因此,建議各位年滿50歲或以上人士定期進行檢查,監察腸胃道健康。

 

👇🏻👇🏻👇🏻立即Whatsapp預約腸胃鏡檢查👇🏻👇🏻👇🏻

https://goo.gl/scTHuP

zh_CN简体中文